杨宇飞委员:让中西医并重方针在基层落地落实

作者:黄蓓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去年我参加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乡村,了解到基层老百姓对中医药的需求很强烈。”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杨宇飞聚焦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呼吁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中西医并重方针在基层落地落实。

  杨宇飞表示,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形成了特有的“赤脚医生”制度。这批能西会中的“赤脚医生”就地取材,用“一根针、一把草”为基层群众解除病痛,不仅治疗费用低,而且治疗效果好,是一种成功的分级诊疗健康卫生保障体系,避免了患者“潮涌”三甲医院。这一制度对当下构建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发展模式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杨宇飞介绍了她在北京市郊的中西医结合预防肿瘤试点工作。“我们选择一个肿瘤发病率比较高的村子作为试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依靠村里骨干力量进行肿瘤三级预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个村子5年来没有新的结直肠癌病例出现,”杨宇飞介绍,他们从结直肠癌的预防入手,全民培训并筛查,对人群进行分类,采取“三级防治”措施。一级预防主要针对正常人群,用中医理论和方法从运动、饮食和心情为他们调节;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癌前病变展开治疗;三级诊疗针对确诊患者,通过培训当地乡村医生、区中医院医生,使患者能够在基层得到中西医结合治疗。

  “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一直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但基层仍然是中医药服务相对薄弱的环节。必须让这一方针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杨宇飞强调。

  针对当前基层“西医腿长、中医腿短”的现状,杨宇飞给出了她的建议:“应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向中医从业者和全科医生放开,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健康产业体系分开,让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同时,改变目前西医人员与中医人员结构比例倒挂问题,还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委把中医药放在一个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杨宇飞看来,中医的方法论不仅对当代整合医学、循证医学提供了整体性和关联性研究范式,而且从环境物质、能量以及微生物、生物基因和微观量子场的角度为人体生命科学研究提供辩证思维,也为中西一体的大数据模型提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特别是中医的人文精神和心灵关怀,对现代医学日益细分的科学精神提供了积极的中医补充。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建成中国特色健康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健康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我们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方向,也是中医药人必须扛在肩上的责任使命。”杨宇飞说。

服务热线:400 690 6867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夕照寺街东玖大厦B座7层